随着产业链价格下降,不少投资商也摩拳擦掌,期待在2023年大干一场
但是对部分发展成光伏一体化的公司,业务向下延伸至下游的组件,行业洗牌对自身的冲击较为有限。隆基绿能近期在调研中表示,2023年公司硅片自用率将提升至60%以上。
上游硅料、硅片价格下降,对于产业链上主攻原材料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之前光伏作为备受追捧的赛道,一直深受投资人青睐。硅料放量后月产量环比增长约10%~12%,这将导致硅片价格承压,为产业链下游留存盈利空间。《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本轮调整中,隆基绿能的抗风险能力或被市场低估。过去几年光伏行业一直面临着硅料短缺的问题,价格从数万元/吨最高涨至30万元/吨。
较高的自用比例,意味着隆基绿能能够将降价的硅片用于自身组件生产,从而使硅片降价带来的冲击转变成组件成本的下降,在组件侧获得更多利润。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光伏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度。隆基绿能,不折不扣的光伏之王,叫隆王可能更讨喜,远比业界俗称的基哥高大上一些,也更符合隆基当下的市场地位。
这个时候,隆基绿能再上马100GW硅片,虽是逆势扩产,但也冒着一定的风险。隆基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召开董事会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测算并及时披露。实际上,隆基的动作看似很大,但能否落地仍有待观察。按照隆基的最新规划,其将在18个月内分四期建设100GW的硅片、50GW的单晶电池,达产时间不超过24个月。
隆基在公告中提到,本次签署的投资项目实施前尚需提交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审批。分析认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个制造环节,硅片产能是最大的,存在过剩隐忧。
可是,2023新年伊始,隆基就一改稳健的路子,放出了2年再建一个高景太阳能+一个爱旭的大招,这种高姿态多少有点儿意外。100GW硅片+50GW单晶电池!隆基绿能这个投资力度很大,大到足可以改变硅片和电池片行业格局。但不管怎么说,沉稳的隆基算是发飙了,后果可能很严重。据了解,高景太阳能到2022年底的硅片产能为30GW,珠海三期20GW项目也已启动,预计2023年投产。
今日,低调了一段时间的隆基绿能突然公布了一个大消息。据草根光伏整理自上市公司财报、网上公开信息,隆基绿能、TCL中环、协鑫科技、企业到2022年末的规划、投产产能达到了677.6GW从1月10日开始,随着下游组件、电池片等企业近期主动提升后期排产计划后,硅片端对年后市场预期乐观,叠加前期库存得到良好消化。今日外资持续流入,光伏设备板块也跟随大盘回暖,全天收涨1.06%,辅材及设备端市场关注度较高,领涨板块。
作为风向标,中标份额和平均价格将反映组件议价能力。电池片同样于11月底开始出现下行趋势,并在12月下旬出现迅速下跌,截至1月12日报均价0.79元/瓦,累计跌幅达到41.48%。
降价趋势明确后对于终端装机需求形成了直接利好,明年将是光伏电站大年,去年在高招标量的衬托下,装机数据显得十分惨淡,同时意味着大量装机任务会在今年完成。开年以来,中国电建便开启了26GW规模之巨的组件招标,吸引了48家企业进行投标,盛况空前。
产业链价格似乎止住了连绵不绝的跌势。也正由于这种预期,年初以来,组件端企业股价有着良好表现。就连硅料端,前期跌幅超出了部分硅料厂的预期,加上硅片企业主动提产,于是挺价惜售。多晶硅自去年11月出现下形趋势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致密料价格跌幅价格达到58%;硅片也不遑多让,从12月初7.10元/片的高点跌至1月9日的3.51元/片,累计跌幅达到50.56%。而下游电池片、组件端既受新技术导入影响,又受今年地面电站需求影响,能够在维持当前价格的基础上扩大成本价差,那么盈利修复的确定性就更强。SMM预计1月份组件国内产量将达到28GW左右,较原计划提升12%。
而且涨价会随着下游接受度的提高逐渐传导,之后几天的价格走势里,电池片和组件端开始止跌。年末需求转冷是一大因素,根本原因,是上游硅料产能逐渐释放,根本撑不起如此高的硅料价格。
组件需求向好,明年地面电站成最大亮点开工率的提升以及市场信心的恢复也释放了积极信号。据SMM,近期多晶硅成交价格又突然涨到160-170元/千克。
随着价格企稳,博弈阶段趋于尾声,终端观望情绪降温。消息面上,近期光伏产业链价格在经历了剧烈下跌的阶段后终于止跌企稳,下游企业排产情况好于预期,增加备货,反映对年后需求的乐观态度。
而全年央企光伏组件招标量累计就达到154.1GW。截至元旦过后,市场库存已经降至6.5亿片左右,比12月中旬降幅约41%。从长期来看,今年硅料、硅片供大于求的情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价格最终会回到相对较低的位置。产业链价格逐渐企稳去年11月底,在某厂商带领下,硅片率先降价,旋即带动各环节价格暴跌。
尽管节前终端电站多个项目暂时进入停滞,但龙头企业们春节不放假,同时推迟了检修计划,正常生产,开工率普遍提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硅片价格率先止跌上涨。
2022年前三季度地面电站装机17.27GW,同比+88.75%,全年预计不超过40GW。组件跌幅最温和,以单晶PERC组件单面182mm为例,自12月1日以来,累计跌幅为12.5%
截至元旦过后,市场库存已经降至6.5亿片左右,比12月中旬降幅约41%。多晶硅自去年11月出现下形趋势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致密料价格跌幅价格达到58%;硅片也不遑多让,从12月初7.10元/片的高点跌至1月9日的3.51元/片,累计跌幅达到50.56%。
随着价格企稳,博弈阶段趋于尾声,终端观望情绪降温。产业链价格逐渐企稳去年11月底,在某厂商带领下,硅片率先降价,旋即带动各环节价格暴跌。年末需求转冷是一大因素,根本原因,是上游硅料产能逐渐释放,根本撑不起如此高的硅料价格。而下游电池片、组件端既受新技术导入影响,又受今年地面电站需求影响,能够在维持当前价格的基础上扩大成本价差,那么盈利修复的确定性就更强。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硅片价格率先止跌上涨。开年以来,中国电建便开启了26GW规模之巨的组件招标,吸引了48家企业进行投标,盛况空前。
SMM预计1月份组件国内产量将达到28GW左右,较原计划提升12%。今日外资持续流入,光伏设备板块也跟随大盘回暖,全天收涨1.06%,辅材及设备端市场关注度较高,领涨板块。
消息面上,近期光伏产业链价格在经历了剧烈下跌的阶段后终于止跌企稳,下游企业排产情况好于预期,增加备货,反映对年后需求的乐观态度。组件跌幅最温和,以单晶PERC组件单面182mm为例,自12月1日以来,累计跌幅为12.5%。
© 1996 - 2019 悲不自胜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新华街